開始登山前,你一定要學習的「風險管理」

開始登山前,你一定要學習的「風險管理」

自 2020 年 COVID-19 疫情後,開始有更多人投入戶外運動,像是登山、越野跑、健行、溯溪、攀岩、公路車、水上活動和競賽等,為戶外產業帶來大量人潮與商機。不過這也是一把雙面刃,因為戶外新手在從事這類有風險性的活動時,若沒有做足相對應的準備,往往會對活動帶來負面影響,甚至是意外事故。

以登山為例,登山地點距離生活機能充足的地方(如食、衣、住、行、醫療、通信...等)通常需要好幾個小時的車程,因此良好的「風險管理」絕對是登山新手的第一堂課,後續透過自我學習或課程訓練,不斷提升登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後,就能更盡情去探索這片美麗的大地。

而登山的風險管理可分為「體能」、「裝備」與「觀念」三大類,以下依序做介紹。


P9710357

一、體能

良好的體能是從事戶外活動的基礎,選擇登山路線時,務必先了解該路線的難度與技術要求,來評估自己的能力是否足以負荷,才不會越級打怪。

雖然我們無法保證自己不會生病,或是每一次登山的狀況都是極佳的,不過在登山活動的前、中、後,都可以依據自己的體能和健康狀況,來做適當的安排。


登山前:

  1. 了解即將前往的登山路線難度:需要爬多久時間、爬升的高度、需要負重多少重量等。
  2. 依據難度來設計對應的訓練與驗收計畫:例如即將前往的路線是需要每天負重 6-7 小時的行程,以目前的體能是否有辦法負荷?若無法,需要進行一週幾次、每次多久的運動?要做哪些運動?在訓練一段時間後,要安排哪座山來驗收?這些都是可以依照路線難度來做設計。


登山中:

  1. 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:登山是個長時間消耗體能的運動,因此健康狀況是需要被審慎考量的。如果身體有任何疾病,例如: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,都可能會影響到你的運動表現,過度的運動刺激也會帶來額外的風險。
  2. 適時設定停損點:若在登山過程中有強烈不適,此時不建議過度勉強自己,因安排充分的休息和飲食補給,以免因為體力透支或精神狀態不佳,而造成跌倒受傷等意外。


登山後:

  1. 下山後的恢復與持續訓練:擁有強健的體魄是登山中最有利的資源,若有持續爬山的計畫,則要繼續保持運動習慣,才不會讓體能狀態忽上忽下,失去掌握。
  2. 檢討與改進:如果這趟山行讓你覺得非常疲累、無助、心累,表示目前的體能還無法勝任這樣的難度,但此時請別氣餒,能平安下山絕不是靠運氣,而是要記取那份感受,然後重新調整訓練和驗收計畫,並在下一趟山行表現得更好。


P9620798

二、裝備

登山的裝備和技術日新月異,從頭到腳都有各種不同性能的衣著、工具甚至是 3C 產品可以提供輔助,使用合適的裝備能讓你在面對戶外環境時更安全、舒適、有效率。了解登山活動的需求和限制,可以幫助你思考裝備的必要性與實用性。


登山的需求:

  1. 保暖需求:隨著海拔高度變化,每上升 1,000 公尺,溫度會降 6 度C,所以高海拔的登山行程將特別著重保暖,如毛帽、羽絨外套、化纖 / 刷毛中層、手套。
  2. 飲食需求:方便食用,又能有效補給熱量、血糖和電解質,如果能兼顧好吃就更棒了!
  3. 睡眠需求:長時程(多日)的登山活動必然少不了休息、過夜的階段,睡得好又睡得飽,對登山的運動表現將帶來莫大幫助。因此,需要靠不少裝備來實現我們在山上的「住所」,例如:帳篷、睡袋、睡墊、以及一些能增加睡眠品質的裝備(如耳塞、充氣枕頭...等),是可以多去做功課、或去實體的登山用品店了解的。
  4. 醫療需求:登山活動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傷病、意外,因此基本的急救裝備、外傷包紮、個人藥品可不能少,確保遇到狀況時可以立即處理。
  5. 移動需求:登山活動需要長途跋涉,有時也需要通過困難地形,合適的鞋子、登山杖、安全確保裝備等可以讓你走得更長遠、更安全。


登山的限制:

  1. 環境與資源的限制:在野外活動時,我們所需要的食、衣、住、行、醫療等資源並不像在都市生活圈可以隨時取得,同時也需要面對各種自然環境的考驗(例如天氣、地形等),任何一項不足都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。
  2. 負重能力的限制:自己的負重能力如何?負重能力好,或許可以多帶一些讓自己開心的食物,但千萬不能因為負重能力不好,而捨棄掉重要的保命裝備,這樣是本末倒置的。簡單來說,「帶得多不如帶得精」,少了必要的東西或是帶太多沒必要的累贅,都只會給自己增加風險。


IMG_2336

三、觀念

觀念是範圍最廣的一塊,包含知識和技術,同時也是你最輕的裝備。觀念包含對登山行程的規劃、環境的掌握與分析,以及擁有足夠的登山技能。


登山行程的規劃:

  1. 登山計畫書:在山上時,你無法即使取得各種資源或協助,所以在事前的規劃相當重要,包含路線、路程、時間、飲食、衣著、以及各種緊急應變措施、撤退計畫等,可以讓你遇到突發狀況時,能夠理性、穩定的照顧好自己及身邊的隊友。


環境的掌握與分析:

  1. 研究山區資訊:由於台灣屬於地質相當年輕的海島,受到風災、地震等自然影響相當頻繁,任何一個颱風、豪雨或是地震,都可能讓同一條路線發生巨大變化。因此,在蒐集資訊時務必確保為最新、最有參考價值的資料,包括該區地形、地貌、路線、海拔高度、氣候、水源、交通、人文、法規等,越齊全的資料越能幫助你做好風險評估與準備。
  2. 掌握天氣預報:天氣是登山安全非常重要的因子,雖然我們無法操控天氣,但能看懂預報,可以幫助你做出最好的應對措施。


登山技能:

  1. 擁有基本的野外急救知識:在野外難免會遇到受傷等意外,因此如何判斷、處置這些狀況,甚至是如何求援,都是每個登山客應具備的能力。
  2. 與有經驗的同伴合作:如果擔心自己以上的能力及經驗不足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找有經驗的人「組隊」,或是由專業的登山嚮導帶領你,但這並不是把隊友或嚮導當保姆,而是透過別人的經驗,讓自己更有效率的學習。


「安全」是每個人自己的責任,也是平安回家唯一的路,每次行程的結束,都是為了下一次的出發做準備。風險管理也是一項持續性任務,隨著登山經驗的累積以及主動接收更新的資訊,都是讓戶外活動更安全、更有效率的好方法。


本文作者|登山嚮導 蘇剛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