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見問題

Q1:行程會由哪位嚮導帶隊?

山閱紀錄嚮導目前有兩位:阿蘇和蓓蓓。確認成團後,才會安排帶隊嚮導,但是不管黑貓白貓,只要個性穩重、細心、會確保大家安全、會帶隊的都是好貓!

阿蘇:登山嚮導證字號 112TG040001、EMT-1、WAFA 進階野外急救員、PAC 操作員、日本赤岳初階雪訓通過、環白朗峰 TMB 長程徒步。
關於阿蘇:軍事背景出生的戶外專家,熱愛探索未知及冒險,性格謹慎穩重,善於照顧同伴,也能夠激勵人心。 喜歡教學與經驗分享,除了帶隊登山,更是帶領隊員學習登山。

蓓蓓:登山嚮導證字號 111TG040009、交通部觀光署外語領隊、WAFA 進階野外急救員、PAC 操作員、日本赤岳初階雪訓通過、環白朗峰 TMB 長程徒步
關於蓓蓓:一位熱愛帶隊與高山的登山嚮導,深知登山新手會遇到的問題,並樂於分享和教學。擅長用文字記錄令人感動的帶隊故事與美景,帶隊風格貼心、細心,時常掛著微笑,享受和隊員一起登山的過程。


Q2:行程難度中寫道「需自主安排體能訓練與驗收計畫,才適合報名此行程」,是什麼意思?要如何準備?

在每個出團行程中,會列出特別有難度、或是特別考驗體能的部分,例如:

  • 兩天奇萊南華:第一天為重裝 13 公里緩上坡(現在更增加兩段高繞,第一天時數可能達到 12 小時以上),第二天至少需要爬上 11-12 小時。
  • 三天大小霸:第一天將重裝 17 公里多 + 陡上 4 公里共 10 小時、第二天輕裝 19 公里約 14-15 小時、第三天再次重裝 10 小時,實屬體能進階的行程。
  • 三天雪山主東:第三天會爬上 14.6 公里,約 11-12 小時的時間。
  • 三天北大武:第二天雖然輕裝 10 公里,但會陡上又陡下 12-13 小時。
  • 四天南湖大山:四天幾乎都要重裝,第三天還會爬上 12-13 小時,建議要先有三天的百岳經驗(如奇萊主北、大小霸)才適合參加。
  • 三天戒茂斯上嘉明湖:三天全程重裝,尤其第三天還會重裝 15 公里、陡上又陡下 13-15 小時,實屬體能進階行程。

了解各個行程需要的極限值(重裝時間,或是需要十幾小時的路程時間)後,你可以開始回想過去的登山經驗,例如:爬了哪些山、什麼時候爬的、重裝 / 輕裝爬了多少時間、當時爬得很痛苦還是很輕鬆...等,來評估自己勝任的可能性有多大。

如果過去的經驗讓你卻步,先別太沮喪,因為可能還有 1-3 個月的時間讓你把體力練到位,督促自己進行負重訓練、有氧運動、肌耐力訓練...等。

要練到位,就需要體能訓練計畫和驗收計畫:

  • 體能訓練計畫:可參考阿蘇嚮導的教學文章「收藏登山體能訓練菜單!心肺能力、肌耐力、爆發力與柔軟度四種體能訓練」,幫自己安排每週至少三次以上的訓練。
  • 驗收計畫:找一座山,海拔不限,但路程時間要和你想去的行程接近,如果來回一趟無法達標,那就來回 2-3 趟,再加上行程需要的負重(如 7-10 公斤),來看整體的時間是否有在平均內。
    過程中記得調整呼吸,不要為了趕時間而弄亂節奏,同時也要好好觀察自己擅長與不擅長的地方,如果長時間下坡後膝蓋痛,可能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肌力不足,導致膝蓋得一直代替腿力去承受體重的衝擊;如果上坡每走十階就得停下來喘口氣,除了心肺可能不足外,可以試著放慢步伐,讓呼吸搭配步伐,一步一步穩穩的走,找到自己最穩定的節奏,不要一直走走停停。
    驗收計畫的目的是評估體能有沒有到位,驗收結果不佳,沒關係,回頭調整訓練計畫(增加運動時間、頻率,但不急著一下拉高強度以免受傷);驗收結果好,別鬆懈,要繼續維持,同時增加訓練強度來把體能再練上去。

以上的建議都是為了讓你能更舒適、安全的完成夢想中的百岳,如果不去訓練不去驗收,最後在山上辛苦的除了自己,還有隊友們哦。


Q3:我想要自組爬山,可以參考你們的行程規劃和裝備表嗎?

當然沒問題!每個行程都有詳細提供路線資訊路況介紹、需要的裝備清單以及常見問題

不過因為我們的行程是商業團,所以會和協作公司搭伙訂餐、訂睡袋,如果你是全自理團,記得再加上完整的過夜裝備和炊煮裝備,如下:

過夜裝備:

  • 睡袋(要用防水袋打包好,不可外掛。高山夏季建議舒適溫度 0 度,冬季建議舒適溫度 -5 度)
  • 睡袋內襯(衛生,同時增加保暖度)
  • 蛋殼睡墊 / 充氣睡墊
  • 充氣枕頭(或用一包衣物充當枕頭)
  • (紮營者)帳篷、營釘、營繩、地布

炊煮裝備:

  • 攻頂爐 / 蜘蛛爐
  • 高山瓦斯罐(一罐全新的大約可用 3-4 天,用在個人早餐、晚餐、煮水)
  • 打火機(要有滾輪和打火石、便利商店賣 15 塊的那種,因為電子打火機容易在高山上失效)
  • 濾水袋、水袋
  • 擋風版(視需求攜帶)


另外在行程規劃上,也要依據自己隊伍的腳程來調整,帶隊時我們依經驗會抓上河 1.2-1.5 的速度來安排,所以會慢一些。

即時資訊、路況和天氣部分,則可以在出發前兩週,多留意臉書社團和粉絲專頁的資訊,推薦關注以下:


以上資訊提供,願山行一切順利、平安、出大景!

如有其他疑問,歡迎前往 Line@ 官方帳號和我們聯繫:@gohiking.today


新手爬百岳常見問題


Q1:我第一次上高山,不知道會不會有高山症?

高山症普遍會在海拔 2,500 公尺以上發生,有些體質特別敏感的人,可能在超過 2,000 公尺就會有症狀。

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會不會有高山症,有兩種方法可以預防:

  1. 高度適應:在海拔 2,000-2,500 公尺左右睡一晚,可以有效幫助身體適應高海拔。
    例如:爬合歡山前,先在清境農場附近睡一晚;爬嘉明湖傳統路線前,先在向陽山屋睡一晚;爬玉山前,先在東埔山莊睡一晚;爬雪山前,先在七卡山莊睡一晚。

  2. 藥物預防:請至一般家醫科或耳鼻喉科診所,請醫師開立高山症預防藥物,因每人對藥物的禁忌症、體質與體格皆不同,第一次服用請一定要請醫師開立,醫師會告訴你怎麼吃、劑量該吃多少,不要熱心的提供自己的藥物給隊友吃哦!

此外,沒睡飽、熬夜趕夜車、感冒或感冒剛好,也是誘發高山症的因子,能提前收拾好裝備、早早上床睡覺,也會是讓身體有足夠能量適應高海拔環境的好方法。

最後,如果已經在山上發生高山症,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下降高度、下降高度、下降高度,別硬撐著繼續上升高度或走完行程,這樣會為自己和團隊帶來危險的。(全台山屋也有建置 PAC 攜帶型加壓袋可以緊急使用。使用說明


Q2:雨衣一定要兩截式嗎?可不可以帶輕便雨衣?

這部分會看各位的行程,如果是去百岳路線,建議攜帶兩截式雨衣。

還記得輕便雨衣在平地時,才穿個一兩次就破掉嗎?如果在山上穿輕便雨衣,很容易被風吹或是植物勾破,成為山友們口中的「黃色小飛俠」,成為小飛俠的時候,再小的雨都能讓你全身濕透。

而兩截式雨衣不但堅固,也能確保你上半身和下半身都不會淋濕,所以不要懷疑,重要裝備該帶的就要帶。


Q3:我有 GORE-TEX 風雨衣,還要帶雨衣嗎?

這部分會分為兩個層面來看,分別是風雨衣品質(品牌、防水係數、使用年限、保養習慣)、個人狀態(負重能力、行走速度)與氣候條件(濕度)。

從風雨衣品質來看,不同的品牌其防水科技(GORE-TEX、自家防水)不盡相同,但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(例如自然折舊,或因長期曝曬、髒污、過度使用、摩擦等因素而失效),每次下山後是否勤於保養,也會影響風雨衣的防水效果。建議風雨衣的防水係數至少 >10,000mm 以上,才有足夠的防水能力。

從個人狀態來看,背五公斤、十公斤、或十五公斤的重量行走,在什麼樣的速度下,身體產熱發汗的速度會高於排濕的速度(台灣氣候較潮濕,也容易發生反潮),也會是大家要各自去實測的。

但最重要的是,背包裡的保暖衣物和備用乾衣物,一定都不能濕,必須做好防水打包!

所以,只要確保能在不佳的環境中,還能幫自己做好防風與保暖的處理,避免自己落入失溫的風險中,需不需要另外帶兩截式雨衣,就只是重量上的取捨。


Q4:為什麼要帶一套備用衣物,而且還要包在防水袋或塑膠袋裡呀?

承上題,人在山路走,難免會遇到下雨天。

如果雨水不小心從袖口、領口滲進去,或是本身一直流汗、濕氣無法排出,裡面的衣服濕掉又沒有乾的衣物可以替換時,在溫度低的高山上,「失溫」是件緊急且會快速危及生命的狀況。

此外,你的背包雖然有防水套可以包,但雨水還是有機會從背帶、背架等地方滲到包包裡,這時如果那套備用衣物沒有做好防水打包、被弄濕了,這樣一來你不但沒有乾衣服可以換,更無法自己做好保暖。

所以,那套備用的乾衣物是重要的保命裝備,請務必做好防水打包!

另外,每個人也要「自備」能處理失溫的緊急裝備:急救毯露宿袋,或是兩個黑色的超大垃圾袋,可以讓你在緊急情況下盡可能地保留體溫。

以上不管是跟商業團、還是自組登山,都必須要有的自我保護意識。


Q5:那這套備用衣物睡覺時可以穿嗎?我還要帶換洗衣物嗎?

睡覺時,換上那套乾淨的備用衣服和襪子會舒服很多,也不怕弄髒睡袋。

但換洗衣物或睡衣就不用帶了,好重耶,先別急著當駝獸,練習穿一套、備用一套。

所以只要帶一套備用衣物就好(上衣、褲子、襪子,女生可多帶運動內衣和內褲),記得要裝進防水袋或塑膠袋裡包好。


Q6:爬山的衣服要怎麼穿呀?穿棉質的運動上衣可以嗎?

棉質衣服萬萬不可!不是因為他會臭,而是棉質會吸濕、但無法像羊毛衣或排汗衣那樣容易變乾,你會越走越濕、越走越冷,甚至開始有失溫的前兆(手腳冰冷、嘴唇發白、止不住的顫抖)。

所以在行走時,請穿排汗衣或羊毛衣,這兩種都能吸濕且有效排汗,能排汗就會有保暖效果。中途休息時,就要適時穿上防風外套、喝口熱水,不要讓自己的身體一直吹到冷風。

如果汗流了很多,回到山屋後衣服還是整件都濕透,這時就可以換上那套備用的乾衣物,做好保暖。如果只有一點汗濕,可以先穿上風雨衣,用體溫來把衣服蒸乾。


Q7:山屋可以洗澡嗎?床墊會很硬嗎?有插座可以充手機嗎?有熱水可以裝嗎?

可以想像自己到了山上,就是過一個原始的生活,每項資源都非常珍貴,所以山屋不會隨時隨地都有熱水,沒有淋浴間可以洗澡,也沒有插座(少部分山屋有提供插座限時充電,但設施不太穩定,建議自備行動電源)。

床墊的硬度有點像是厚版的巧拼,所以習慣睡軟床的人,睡完隔天可能會全身痠痛和落枕,建議可以準備蛋殼 / 充氣睡墊+充氣枕頭+耳塞,擁有睡覺三寶,讓你一夜好眠。

或是買好一點耳塞或抗噪耳機,隔絕打呼聲和半夜的塑膠袋聲,也不會一直掉出來。

有和協作訂餐的隊伍,協作會在供餐時段提供熱水,熱水很珍貴(是靠人力背負瓦斯上去燒的),所以只能拿來喝,不能用來刷牙或洗碗、洗臉喔!

沒有訂餐的隊伍,熱水則需要自己燒,也要記得攜帶爐頭和瓦斯。

p.s 若遇到山區降雨少,很多山屋都大缺水,大家記得要珍惜山屋水資源,減少不必要的浪費,讓更多人都有水可以喝。


Q8:睡山屋有沒有要注意的地方?

和山下一樣,在山屋也是有禮貌的。

每個隊伍起床出發的時間不一樣,有人凌晨兩點,有人早上六點,所以有個小默契是晚上八點就要安安靜靜躺平睡覺,確保大家都能有充足的睡眠。

凌晨出發的隊伍記得放低音量,因為睡覺是整個爬山過程中很重要的環節,有好好睡覺,不僅能降低高山症發生的機會,也能在隔天長途跋涉、過地形時有良好的體能和精神狀態。

所以記得:

  • 手機開啟飛航模式:手機不時的嗡嗡震動,在寧靜的夜晚會很惱人,有些人會因此而失眠睡不好。
  • 鬧鐘音量記得調整:如果自己是很難被鬧鐘叫醒的,就別設鬧鐘了,請隊友叫你比較實在。鬧鐘音量記得調成在耳邊聽得到的就好,才不會響遍整間山屋哦。
  • 睡前打包好攻頂包:不在三更半夜時整理裝備,或是覺得自己人起床了,全山屋的人也該起床而大聲講話。
  • 頭燈使用紅光模式:有紅光功能的,在山屋內就開啟紅光;沒有此功能的,可以調整一下角度或亮度,不要用白光一直掃射別人的眼睛。

Q9:我很怕熱,應該不用帶羽絨衣吧?

羽絨衣會在抵達山屋時穿,或是中途大休息時穿。

要記得,海拔每上升 1,000 公尺,溫度會下降 6℃,比方台北平地溫度 30 度,到了海拔 3200 公尺的嘉明湖避難山屋,氣溫會降到 10℃ 左右,入夜後溫度又會更低,所以保暖衣物和毛帽務必都要帶齊。


Q10:在山上怎麼上廁所?衛生紙丟哪?

大部分的山屋都有廁所(生態廁所 / 沖水馬桶),如果是在半路上內急也別擔心,找個遠離水源、營地、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就好(也可以拿雨傘遮屁股),不要跑到鬆軟或落葉很多的邊坡上廁所,如果不小心沒站穩是會滑落的。

如果想上大的也沒問題。用貓鏟或石頭挖一個坑洞,看是要對準大、或是大完後再撥進去。不管怎麼大,都要就地掩埋,掩埋時可以像做蛋糕那樣灑些枯枝落葉,不要只用石頭蓋著草草了事哦。

最重要的是,一定要把衛生紙帶走!拜託!不想再看到山裡有衛生紙了!

另外,山上沒有污水處理系統,所以要避免使用化學清潔用品,例如牙膏、洗面乳、漱口水、洗碗精等,刷牙時乾刷就好,也可以搭配牙線使用。

任何一個帶上山的東西,都要帶下來,記得帶個夾鏈袋或小垃圾袋裝垃圾。


Q11:我算了算,爬山那幾天剛好遇到生理期,該怎麼辦?在山上好換衛生棉嗎?

生理期爬山真的比較辛苦,會明顯有體力下降、頭痛、腹脹等感覺,所以有女孩會選擇吃延經藥,不過此類藥物也會有其他不舒服的副作用,所以吃藥與否還是得看個人的選擇。

在山上更換生理用品時,可以多準備酒精和濕紙巾,以及不透明的夾鏈袋(像 7-11 賣的芭樂乾、堅果那種不透明、有夾鏈條的包裝袋),先將手部用酒精消毒後,再去更換衛生棉或棉條,並把用過的生理用品全部裝進夾鏈袋裡。

以我個人的經驗,因為每個月生理期都正好遇到帶隊,所以對於不適感比較沒這麼強烈。但為了觀察經血量和顏色是否正常,我會使用衛生棉(比方當血量銳減時,就會提醒自己要多喝熱水、早點睡覺),但相對的也會比較悶熱一些。

而習慣用棉條的女孩,可以多墊一塊護墊,因為有時候爬山一個出力就會不小心有大血塊崩落,棉條接不住時還能有一層防護。


Q12:我會不會走不動、走不上去?

與其擔心能不能登頂,回歸到最基本的是自主體能訓練,平日下班跑跑步,五公里不夠,就再背個五公斤跑五公里,上下樓梯來回走個好幾趟不夠,再模擬爬升的高度爬個幾十層樓。

鍛鍊好自己,在山上嚮導也會幫忙,從適當的配速、休息和補充能量,會時時觀察你們的狀況,調整行程安排。

爬山安全為大,在行程過程中,若有身體任何不適(頭痛、胸悶、喘不過氣等任何感覺),請即時和嚮導反應,因為在小狀況發生時積極介入處理,很快的就能將狀況排除,但如果忍耐到變成大問題時,要處理的時間和複雜度就會高出許多。

此外,登山是個高風險的活動,也是團體活動,每個人都要對自己和隊友的安全負責若沒有帶齊裝備,沒有為這趟行程付出訓練、累積體能,在高海拔的偏遠山區(距離醫療資源至少要半天甚至多天的山區)將會給自己和團隊帶來一些「問題」。

這個問題,可大可小。

小問題,如自己體能透支、身心疲憊。
大問題,全隊必須一起下撤。

所以,除了等待別人提供相對應的資訊,每位夥伴都應該自主搜尋路線的資訊,並對此提前做足準備。「準備」包含了裝備、體能和正確的觀念

若遇到不懂的地方,除了上網找答案,也能主動聯繫我們,千萬別不好意思,因為登山不只是自己一個人,更是一群人一同學習成長。

期待與您在山上看風景、一起聊聊與山的故事。
我們山上見!



如有其他登山相關的疑問,歡迎前往 Line@ 官方帳號和我們聯繫:@gohiking.today